時間: 2023年01月06日 15:08 | 作者:單號無憂 | 來源: 單號無憂物流網| 閱讀: 173次
在天津城西15公里處的運河畔,有一座千年文化重鎮──楊柳青。歷史的積淀在這里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,蜚聲中外的楊柳青木版年畫,蜿蜒流淌的京杭大運河,豪情悲壯的趕大營之路……人文交流、物資集散、商賈如云、帆檣林立,繁華景象延綿不斷。
如今的楊柳青,更是借助了改革開放的春風,展現出了更加迷人的魅力風采,先后被評為“中國魅力文化傳承名鎮”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”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“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”。
在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融合中,楊柳青鎮深刻認識到,老祖宗留下來的年畫文化、運河文化、趕大營文化、大院文化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,是一座含著金 礦的山、一片藏著珍寶的海,可開發、可利用、可經營、可收益。他們不斷解放思想,轉變觀念,在積極挖掘、保護、傳承、發展歷史文化的同時,大力發揮歷史關 照現實的作用,根據實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產業,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“三個著力”重要要求和市委、區委工作要求,緊緊依托楊柳青古鎮歷史 文化底蘊,正在將現代服務業和全域旅游作為主攻方向,將高質量發展作為發展基調,謀劃構建起“北田、南業、中文旅”發展新格局,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越走越寬、越走越遠。
突出古鎮特色 傳承年畫藝術
民風淳樸、人杰地靈的古鎮孕育了享譽中外、位列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的楊柳青年畫。始于宋、興于明、盛于清的楊柳青木版年畫,刻工精麗,繪制細膩,色彩 鮮艷,線條流暢,人物逼真豐滿,富有獨特民間藝術風格和濃郁地方民俗特色,是中國年畫中的珍品和瑰寶。2006年,楊柳青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楊柳青年畫發 于民間,起于草根。宋“靖康之難”之后,大量工匠被金掠到了北方,其中包括一些畫匠。因楊柳青一帶附近村莊盛產杜梨木,適于雕版,就逐漸用它刻印門神、灶 王、鐘馗、天師、月宮圖、神祃之類,逢年過節出售,以為生計。至明永樂年間,大運河重新疏通,南方精致的紙張、水彩運到了楊柳青,使這里的繪畫藝術得到了 極大發展。
乾隆至嘉慶 (1736-1820)年間是楊柳青年畫鼎盛時期。據《西青文史》記載,當時相繼出現了年畫作坊一百多家,有十幾家較大作坊,每家都有五十多個畫案,二百 多名工人,每年一家至少能印二千多件活(每件合年畫五百張),全鎮年畫業從業人員多達三千人……由于產銷兩旺,又把加工手繪擴大到鎮南炒米店、古佛寺等三 十六村,便有了“家家會點染,戶戶擅丹青”的美傳,形成了以楊柳青鎮為中心的畫鄉。
乾隆中期,隨著戴氏年畫被納入宮中貢品,大批楊柳青年畫店紛紛搶灘登陸京城市場,聲名遠揚。楊柳青年畫沿大清河、子牙河、北運河、薊運河遠銷內蒙和關東 地區,甚至流傳到遙遠的俄羅斯?,F在,許多年畫就被珍藏在俄羅斯大大小小數十座公立博物館中,僅圣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(冬宮),就有3000多幅中 國木版年畫,其中大部分是一百多年前楊柳青年畫的“貢尖”,這些古版年畫在中國本土幾近絕跡,成為孤品,其藝術價值難以估量。
鴉片戰爭后,楊柳青年畫行業漸入困境,逐漸走向衰敗。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,幾百年藝術精華瀕臨滅絕。
新中國成立后,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,在新老藝人的艱辛努力下,楊柳青年畫獲得了新生。至今,楊柳青人仍在相傳著1959年周恩來總理來楊柳青視察畫店,同年畫藝人們促膝交談,共商年畫復興大計的情景。
近年來,當地政府下大力對楊柳青年畫進行保護、傳承和發展,在弘揚民間傳統文化的同時,科學規劃年畫發展業態,確立了“標準化、系列化、組織化、規模 化、市場化”的發展思路,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,開展了實體企業引入、網絡營銷、衍生品市場開發、專題文藝作品創作、大型特色宣傳交流活動、年畫專 業人才培訓(成立楊柳青年畫大專班)等工作,進一步提振了楊柳青年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
文化繁榮生態發展 古鎮煥發新活力
改革開放四十載,彈指一揮間。
40年艱苦奮斗、40年砥礪奮進,楊柳青鎮先后經歷了鄉鎮經濟欣欣向榮、市場經濟百花齊放、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蓬勃發展的不同階段。不管在任何時 期,楊柳青鎮始終堅守文化和生態兩條發展主脈,不斷探索嘗試、不斷弘揚創新,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,一步一個腳印,扎扎實實推動文化 繁榮、生態發展,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,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? Copyright © 2002-2022 www.i-muco.com.單號無憂物流網 版權所有 | 網站地圖
感謝關注單號無憂物流網站,祝您生活愉快?。?!